公司地址:蘭州市安寧區北濱河西路516號
郵政編碼:730070




——甘肅省建筑科學研究院以科技創新踐行“十大行動”
10月15日,第十五屆中國住博會·2016年中國BIM技術交流會傳來喜人消息:甘肅省建筑科學研究院科技研發中心BIM小組申報的《和政縣中醫醫院門診醫技綜合樓建設項目》獲得了最佳BIM綜合應用獎,這是我省在此次交流會上獲得的唯一一個獎項。這一獎項凝結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青年職工創新智慧與辛勤勞動,也是我院青年先進引領科技創新的一個縮影,是踐行省總工會深入開展“十大行動”的具體體現之一。

以創新思想引領科技改革
2016年新年伊始,甘肅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在職工大會上定下了“以人為本、科研立院、創新強院、管理興院”的發展新思路,就像一股清新的春風撲面而來,激發了廣大青年職工蘊藏在心底的科技創新熱情。“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省建筑科學研究院領導班子經研究決定,成立科技研發中心、老專家(教授)工作室、總工辦,并以科技質量部為總體協調部門,統一形成了科技創新的組織架構。全院36名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生紛紛請纓,愿在科技研發板塊上大顯身手、施展才華。迅即,青年人才、“十佳崗位明星”劉赟率領6名青年科技骨干擔當起建筑科技研發重任。短短半年時間,他們就取得了在建筑領域最具前沿的BIM應用技術獎項。他們還懷著遠大的目標和創新的激情赴上海建筑科學研究院取經學習,借鑒更加先進的綠色建筑科研技術。省建筑科學研究院還專門聘請了我省建筑領域3名知名老專家,為青年職工在科技研發方面存在的問題經常性答疑解惑、傳經送寶,并為他們在技能提升和科技創新上提供可資經驗。這些平臺的搭建,讓青年職工投身科研主戰場、立足崗位爭一流,有了施展才華的陣地,讓他們在“建功立業行動”上展現主力軍風采。

以技能提升體現工匠精神
讓創新引領夢想,讓夢想在創新中起航。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圍繞經濟提質增效、科技轉型發展,在青年職工的無私奉獻和創新精神推動下,科技研發工作打開了嶄新的局面。在2016年蘭州科技博覽會上,我院不僅積極參與了科技成果展覽展示,而且成功舉辦了“綠色建筑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論壇”,省住建廳劉永堂副廳長到會致辭,對我院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產業的研究給予了充分肯定。省科技廳、省工信委、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省節能環保產業協會以及蘭州市科技局等單位領導出席本次論壇,我院6位專家分別從建筑外墻外保溫體系防火性能與建筑結構同壽命、紅外熱像技術在建筑面粘結質量檢測中的應用與研究等六個方面做出了深入淺出、生動透徹的演講,其科技研究成果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應用性。美國休斯頓大學博士、綠建BIM領域資深專家車靜波博士應邀為我院全體青年人才授課。近期,我院院長張永志在中國建筑業協會工程技術與BIM應用分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第三屆理事會理事及常務理事、在中國標準化協會當選為理事。在第六屆中國中西部地區土木學術年會上,我院4篇論文分別獲得二、三等獎。在第五屆嚴寒寒冷地區綠色建筑聯盟大會上該院5篇論文被錄用,其中1篇被選為代表性論文參加現場論壇交流。這充分體現了甘肅省建筑科學研究院蓬勃的建筑科技研發熱情和雄厚的科研實力,在職工技能提升的同時充分彰顯了工匠精神。

以服務意識推進健康幸福
讓職工體面的勞動、快樂的工作、幸福的生活,是甘肅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工會以一貫之的目標,針對科研機構知識分子多、青年人才多的特點,工會本著服務一線、服務青年的意識,積極開展生動活潑的文體娛樂活動,豐富職工精神生活,工會倡導成立了球類運動協會,分別設立了羽毛球、乒乓球、籃球、足球四個分會,150多名青年職工踴躍加入協會,開展經常性的體育鍛煉,工會還舉辦了“相約百年梨園”首屆球類體育比賽,在甘肅建投第七屆羽毛球比賽中獲得了“優秀組織獎”。積極協調調整辦公室,騰出有限空間為職工開辦了食堂,妥善解決了職工的午餐問題,使許多青年職工中午不再叫外賣,讓職工吃的方便、吃的舒心。讓青年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樹立標兵形象,我院工會建立了“十佳崗位明星”評選機制,評選后進行隆重表彰,增強職工的榮譽感,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在職工生日送去生日蛋糕和鮮花,在青年職工結婚時送上鮮花表祝福,使職工感受到組織的親切與溫暖。今年“五·一”組織了職工春游活動,在游覽美景的同時放松心情。堅持看望分娩女職工,以及積極開展“夏送清涼、冬送溫暖”活動。特別是在今年“三·八”節組織了以“春風解花語”為主題的插花藝術比賽,在這場別開生面、充滿浪漫與詩意的活動中,不少女同志感嘆:通過插花發現了一個不一樣的自己。今年6月底,組織開展了“安康杯”安全生產和技術質量現場知識競賽,促進安全文化建設。通過以上積極為職工辦好事辦實事,讓“健康幸福”行動永遠在路上。
相關鏈接:http://www.workercn.cn/28264/201608/10/160810175841767.shtml
第一思想引領行動。第二建功立業行動。第三技能提升行動。第四“隴原工匠”行動。
第五勞模引領行動。第六 職工創新行動。第七勞模創新行動。第八班組創新行動。
第九“健康幸福”行動。第十 精準扶貧行動。
撰稿:院工會 周婷